我校林克勤教授应邀赴韩国讲学
2017-11-23 15:44:02   审核人:   (点击:)

 

应韩国中语中文学会李圭甲会长、韩国外国语大学罗敏球教授的邀请,我校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新闻传播学院)林克勤教授于11月10日至15日赴韩国首尔参加2017年度韩国中语中文学秋季联合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延世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讲学。

2017年度韩国中语中文学秋季联合国际学术研讨会由韩国中语中文学会、在韩中国教授会、庆熙大孔子学院、延世大中国研究院、韩国外大孔子学院、驻韩中国大使馆教育处等30余家单位主办,旨在探讨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动海外汉学研究、传播中国文化等相关学术议题,会议成果覆盖了文字学、历史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修辞学、语言学、教育学、传播学、比较文学、文化研究等领域,有来自9个国家的150余名学者与会,是韩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一次跨学科汉学研讨活动。林克勤教授在延世大学作了题为《自我觉醒与形象重构:双重视阀下中国文化的域外分层传播》的学术讲座,引起参会学者与延世大学师生的浓厚兴趣与热烈关注。

在韩国外国语大学首尔校区,林克勤教授为外大中文学院的师生作了题为《跨文化传播中的话语“误读”——以中国视角为方法》的学术讲座。林克勤教授分析了跨文化传播的成立前提,即文化全球化的外部引导与文化差的内部基础性流动,他认为跨文化传播是文化传承与流变的关键环节,其中文化涵化这种形式尤为重要,在这个漫长的互动过程中多重因素发挥着影响与规制的功效,各文化主体都试图在涵化过程中凸现自省与自觉,消除不和谐杂音与霸权思维。在中国视角下,西方社会对异质文化产生话语误读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语言的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行为规范的差异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同时也受到历史上的偏见、现实利益考量和媒体误导的三重作用。除了这种恶意的话语误读之外,跨文化传播中还存在着不可避免的误读、善意的误读和创造性的误读。他从布鲁姆的诗学理论、现代解释学的“前见”(“偏见”)指向、文本缝隙、语言的多义性等多方面阐述了语言并非客观、透明的自然之镜,而是意义多样化、指向不确定、内涵移动性的哲学之镜的观点,并由此认为这种对跨文化文本的误读很可能引发文化创新,是解读者为了达到某种主观愿望而对他文化进行的创造性接受与革新式异化。他的讲座深入浅出、妙趣横生,把严谨、抽象的学术范畴外化成了溢满具象和生活内容的言语行为方式,受到韩国外大中文学院师生的积极回应与高度赞赏。

文:张潇

图:林青  

 

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65385338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壮志路33号四川外国语大学
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